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智慧图书馆不是数字图书馆翻版(3)

来源:图书馆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智慧图书馆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攻克的难题不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改变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做法,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充分运用

  目前,智慧图书馆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攻克的难题不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改变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做法,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各级各类图书馆连接起来,将与图书馆相关的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连接起来。

  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图书馆新业态,需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孤岛”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了无数个数字图书馆或数据库。由于库与库之间缺乏连接,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而且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一加一小于二”的不良效果。

  智慧图书馆建设,千万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出现又一轮新的“数据孤岛”,而要充分发挥智慧之力,将全国学术与文化资源有机地连接和整合起来。

  二是“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线上与线下服务处于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状态。从信息处理来看,图书编目与数字资源编目常常是两个部门,不容易整合在一起;从服务方式来看,图书借阅和网上服务在大多数图书馆也是分开进行的。

  近年来,图书馆目录系统与资源发现系统有整合的趋势,有的图书馆采用创新方式,通过建设主题共享空间,将相同或相近主题下各种不同载体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但总体而言,这两大形态的服务仍属于“两张皮”,需要磨合过程。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推进,本地资源和专题资源建设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个图书馆都将成为“全球知识库”的一分子,不再求“全”,而向求“专”的方向发展。

  各个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反映在其馆藏的精、特、奇上。未来,图书馆将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千姿百态。人们通过图书馆,就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或社区的文化。

  本地资源和专题资源的建设,也不再按传统纸本书处理流程,而是按知识流展开,从收集、编目到流通、保存等整个流程的工作都可能在一个主题部门由一个或数个主题馆完成。

  这就要求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为主导,按知识流对整个业务实施虚拟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的有机整合和再造。

  三是“一刀切”现象。

  长期以来,图书馆习惯于一体适用、你问我答的服务,较少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实,每一位读者走进图书馆,都会有自己的需求和意见。智慧图书馆的长处之一就是精准服务,重视用户的个别需求。

  在联盟合作上,要防止“一刀切”的简单化合作模式;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切忌忽略个别馆的个别需求。每一个图书馆都会有一些本地专藏或独特服务。智慧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使这些独特的资源价值最大化。

  此外,要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能再以层级式管理为主导,而要让每一个成员馆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和建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新业态还体现在图书馆与相关或相近机构之间的关系上。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改变狭隘的行业观念,善于与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合作,以主题知识库建设的思路将分散在各地的资源整合起来。

  智慧图书馆最终要实现的是一个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体系。它不是数字图书馆的翻版,而是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智慧图书馆真正要改变的是以信息储存为主导的管理思维,通过智慧管理与智能技术将信息释放出来,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与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同时,也不能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仅仅看作一个专业性项目,而要让其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文章来源:《图书馆杂志》 网址: http://www.tsgzzzz.cn/zonghexinwen/2021/1130/2188.html



上一篇:一年去1424次图书馆!高校曝光的这组大数据里藏着
下一篇:没有了

图书馆杂志投稿 |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版面费 | 图书馆杂志论文发表 | 图书馆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