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民自办家庭图书馆成为致富智囊室 丰收设计屋

来源:图书馆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春走基层·各地见闻②】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孩子们,在追逐初升的太阳;青年人,在编织田野的希望;老年人,在寻觅冬日的暖阳……”40年前,一位名叫杜德建的年轻人在家

  【新春走基层·各地见闻②】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孩子们,在追逐初升的太阳;青年人,在编织田野的希望;老年人,在寻觅冬日的暖阳……”40年前,一位名叫杜德建的年轻人在家乡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办起一间农民图书馆。夜幕降临,杜德建的农民家庭图书馆里又亮起明灯,书香人影里,他写下这样的话。

  “那时候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沉积多年的生产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但因科技知识匮乏,错用农药、滥施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乡亲们损失惨重。”面对记者,杜德建说起他办图书馆的初心。当时20来岁的杜德建一心想为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出把力。没有场所,他就将准备结婚用的房子腾出来作为书屋;没有书架书桌,他就垒砖搭板,用家里仅有的一张方桌、四条长凳搬来充当;没有资金,他便找同学、亲戚去凑……1981年1月1日,杜德建的家庭图书馆在艰难中诞生了。

  从那时起,杜德建坚持每年自费订阅各种书报。与当时每月百余元的微薄工资相比,两三千元的订阅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挣钱,他夏天卖冰棍,冬天做花炮,还把父母给他准备的结婚的钱,全都用在订购书报上。杜德建的父亲是名老党员,临终时,最放心不下图书馆。“我死后你别设宴待客,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订报。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图书馆办下去。”

  与硬件设施的困难相比,让农民走进图书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出于好奇,转一圈就不再来了;有人觉得书报内容比较枯燥,看不了几页就走了;还有人说,咱一个农民,不想干啥大事业,少了你的图书馆,照样种田……为了让村民们来借书看报,杜德建想尽办法。他请人自制了台球桌摆在家里,指望村里的年轻人玩罢台球能看本书;托外甥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吸引老幼妇孺走进图书室。慢慢地,有人主动上门借书,他又提出要“借一带一”——借书不收费,但要带一个读者来。

  “因为读书看报,我们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特别少,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致富、文明礼貌之风盛行。”看到来读书的人多了,杜德建顺势创办了张坊村“农民夜校”,累计培训农民3.8万余人次。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编辑出版“科技兴农小报”,免费送给前来学习的村民。

  “我在图书馆忙,村里的人早早就帮我做好了地里的活儿。”乡亲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杜德建和他的图书馆。为了这个图书馆,杜德建付出了数不尽的汗水与泪水,也让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跟着他吃苦受累了一辈子。直到2016年,杜德建一家才搬出漏雨透风的房子,看着乡亲们送来的“为大家,舍小家,一家辛苦富万家”的条幅,杜德建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图书馆办得更好,让乡亲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顺应发展,跟上潮流,是对抗过度娱乐最好的方法。”针对近些年受网络影响,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杜德建主动带着农业科技类书籍、报纸,到田间地头,为庄稼把脉会诊,给农民提供“送餐”服务。杜德建还形象地说这是“图书漂流”,把让群众“走进来”变成图书“走出去”。杜德建还建起农民科技微信群,实时分享最实用的农业技术,让昔日的“科技兴农小报”转战线上,覆盖更多有需求的农民。去年暑假,杜德建还为青少年开辟绿色通道,在图书馆配备了少年书架、儿童专柜。有的孩子悄悄在书本夹页留下纸条,“杜老师,您的图书馆真好!”“杜老师,我经常来图书馆可以吗?”

  就这样,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杜德建的图书馆依然“生意兴隆”:家中9间房子,6间被书报占满,存有报纸968种,各类图书3.3万册,报刊图书总价值达30万元。现在,从卿头镇到永济市再到周边县(区),都有人来杜德建的图书馆借书,在外“漂流”的图书达2000余册。四秩春秋,杜德建的这座农民家庭图书馆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智囊室”和“丰收设计屋”。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04版)

文章来源:《图书馆杂志》 网址: http://www.tsgzzzz.cn/zonghexinwen/2022/0118/2356.html



上一篇:图书馆猿の2022读书计划07:《罩袍之刺》
下一篇:龙腾虎跃九州焕彩挥毫翰墨共迎新春杨浦区图书

图书馆杂志投稿 |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版面费 | 图书馆杂志论文发表 | 图书馆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